读书的格调
央视国际 2003年08月04日 15:55
巴 丹(向幼姝)
自从保罗·福塞尔的《格调》流行以后,仿佛一夜之间,什么都“格调”化了。套用在读书上,于是,读书也有格调了。
读书的高格调是“闲坐小窗读周易,不知春去几多时”。读书的实用主义格调是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。大众文化是什么格调?读书能不能吃“快餐”?作家们的观点大致相似。偶尔吃一餐可以,天天吃不行。但是,快餐文化的衍生速度十分惊人。所谓快餐文化、大众文化、通俗文化、流行文化、商业文化等,是相对于精英文化、严肃文化而言的。西方的一些学者对大众文化持否定态度,认为大众文化重复雷同多、形式大于内容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缺乏原创精神、以赢利为目的的把文化变成了消费品、以娱乐为主却不鼓励独立思考。它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、模式化、批量化、偶像化、平面化和普及化的流行文化,诸如电影、电视连续剧、商业广告、流行歌曲、畅销书等等,它们通俗、娱乐、煽情、类型化、商业化、快餐化、平面、粗口,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。于是,格调来了:大众文化所面对的是市场,是一种消费文化,不会关心更为深沉的话题,而精英文化更关心的是人类的本源和未来,是人类向上升华的动力性文化。
如是说,我们也就可以明白,精英总是少数人,精英文化也就只能是少数人的文化。它取决于读者的文化品味。精英与大众的分野,并非泾渭分明,也并非水火不相容。它们的对立又统一,排斥又融合,是文化的不同层面,也是一个人文化需要的不同层面。但无疑,精英文化是最高层面的。
在文化不为大众所拥有的时候,文化只在少数人手中,所以,有文化就成为精英。现在,文化为大众所有,于是,文化便分化了。再回到最初的问题:你是一个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呢,还是精神贵族与文化精英?
读书有格调,你可以选择。人有高低,你可以选择。
|